1年亏光7年利润、资产负债率飙升50个百分点后,曾经的“追光者”麦迪科技逃离光伏,重获新生。
1年亏光7年利润
麦迪科技(SH:603990)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亏损以后,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根据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麦迪科技的归母净利润达到2500-2700万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7634万元。对于原因,麦迪科技在业绩预告中指出,“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重大资产出售,剥离光伏业务。”
作为一家主营业务为提供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CIS)系列应用软件和临床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麦迪科技于2023年初以422.98万元的价格收购了绵阳炘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宣布拟斥资18.62亿元建设年产9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正式跨界光伏行业。
在跨界之初,麦迪科技可谓信心满满,其在公告中指出,“新投建的光伏项目具有一定的新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能够带动营收和利润的增长,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还能反哺原有业务,为原有业务的研发能力、销售能力、服务能力等提升提供资金支持。”
不过,却事与愿违。
2023年,虽然光伏业务为麦迪科技带来了3亿元的收入,带动总营收实现了翻倍增长。但-34.54%的毛利率,导致麦迪科技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而且亏损规模达到-2.69亿元。要知道,此前麦迪科技总共才赚了2.64亿元,一年时间就亏光了此前7年的利润。
2024年,随着产业链价格的加速下跌,麦迪科技不仅再次巨亏2.79亿元,营收也同比下滑24.93%。前一年还为麦迪科技创造了3亿元收入的光伏业务,报告期内已萎缩至1.68亿元,同时毛利率也大幅下降至-77.83%。
比亏损更为可怕的是,财务风险的陡增。跨界光伏前,麦迪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常年保持在20%以下,但自2023年起,已经飙升至70%以上。与此同时,流动比率也从此前的4.5倍以上,下降至1倍上下。此外,公司的现金流压力也陡增,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3.17亿元和-1139.26万元。
因此,2024年下半年,快要撑不住的麦迪科技宣布出售公司所持绵阳炘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于今年1月份以5.97亿元的价格完成交易,也算弥补了大部分损失。当然,考虑到接盘方为麦迪科技的关联企业,其实是实控人抗下了一切。
及时止损才是大智慧
除了麦迪科技以外,近一年来已有多家企业拟剥离光伏资产。
今年6月,*ST绿康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出售与光伏胶膜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负债。财报显示,2024年*ST绿康受光伏胶膜业务价格下滑、产能利用率不足、财务费用高企等因素影响,全年亏损高达4.45亿元,毛利率骤降至-38.63%。
今年4月,同样深陷亏损泥潭的泉为科技宣布出售旗下部分光伏资产,公司及其他股东拟将所持有的安徽泉为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上海赢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今年2月,易成新能拟1元转让全资子公司开封恒锐新金刚石制品有限公司100%股权。此前,易成新能已于去年11月将所持有的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部80.20%股权出售给了控股股东,正式退出光伏电池片业务。
在剥离光伏电池片业务后,虽然易成新能在2025年第一季度依然亏损4802.84万元,但已同比收窄31.26%。易成新能在2024年报中曾指出,“未来公司业绩将不会再受平煤隆基光伏电池片业务波动影响。”
刘润在《胜算》一书中写到,“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总是在牌好时孤注一掷,牌差时不及时止损。真正厉害的高手,都懂得及时止损。能及时止损抽身,回归正轨,才是一流大智慧。”
当下,或许是“追光者”断臂求生的最后机会。一方面,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需求增速已经显著放缓,接下来将逐步进入个位数增长甚至负增长阶段,这是客观经济规律;另一方面,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行业内卷的高度重视,到人民日报针对内卷下行业无序竞争的重磅发声,再到工信部召集光伏掌门人座谈,由政策驱动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愈发明晰,行业出清只是时间问题。
在A股市场中,涉及光伏业务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当行业出清的那一天真正到来时,那些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光伏企业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将光伏资产出售给光伏大厂减少损失,要么全额计提资产减值退场。但无论何种方式,都不如当机立断——当多数人还在观望时及时离场。毕竟,当光伏资产被摆满货架时,不仅不好卖,也卖不上价;而一旦光伏资产“烂在手里”,又会对股价造成巨大影响。
这样看,“麦迪科技们”的及时止损,其实是大智慧。
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